(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欧盟发布《新电池法》,对废旧电池回收率、再生材料使用率、碳足迹等提出要求,并且规定欧盟市场上容量超过2千瓦时的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自2026年1月1日起必须具备“电池护照”。“电池护照”实际上是一个数据管理系统,可记录电池信息、原材料信息、ESG评价、供应链数据等多项内容。有观点认为,此举将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欧洲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56.7GWh,其中,欧洲是中国电池产品出口主要市场。据统计,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为34%。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池出口至德国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的总金额为272.97亿元,超过出口至美国的224.7亿元。
短期看,“电池护照”的实施将给我国电池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虽然我国在电池领域布局较早,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并初步建立了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基本原则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体系。但与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在电池碳足迹核算与方法论方面基础仍较薄弱,动力电池碳排放管理仍面临政策不明确、标准数据库不统一、国际互认未打通、企业动力不足等挑战。由于数字“电池护照”、碳足迹涉及的信息本身较为复杂,加之电池回收技术和运营管理仍不够完善,供应链缺乏数字化工具,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为满足欧盟电池新规,我国电池行业碳成本或将提高,导致原有竞争优势减弱。我国电池企业在向欧盟出口产品时,还可能由于电池护照的复杂性面临合规风险。
从长期来看,“电池护照”的实施可推动我国电池企业加快完善回收利用、碳足迹、数字护照等方面的举措,将管理对象从使用阶段碳排放向全产业链碳排放过渡,从而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能力。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正在积极布局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等领域。加快电池产品绿色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开展电池碳足迹方法论和标准研究,不仅对保持我国电池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非常重要,对相关行业和出口企业也有借鉴意义。
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研究设计中国电池护照。发挥我国电池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等优势,针对碳足迹、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管理需求,设计出台中国版“电池护照”,将其作为国内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并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
完善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大全产业链碳管理力度。首先摸清电池产业从采矿到原料再到电池材料、电芯、系统各环节碳排放的现状,产业链各企业要计算出自身产品的碳足迹,并设置相应的减排目标。其次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材料回收等路径寻找有效减排措施。
支持碳足迹数据共享、ESG信息披露等工作。倡导行业共享碳足迹数据获取、存储、挖掘和处理分析,为电池全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鼓励企业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角度,整体考虑未来电池技术可持续性。支持电池行业开展绿色标准和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并及时向管理机构、社会公众披露碳足迹和减排进展。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动漫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